院系新闻

中国化教研部党支部学习“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


    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陆续推出了 “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马克思学院中国化教研部党支部党员教师在认真学习系列报道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开展了认真讨论。

    教研部主任杜玉华教授回顾了系列报道的内容,指出在开篇报道“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要牢记历史使命”里,习近平认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继承好、推进好”;系列报道之二“开明睿智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里提出,习近平针对上海城市精神高度提炼为“十六字”精神即“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从而奠定了今天上海追求的精神气质;系列报道之三“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回顾了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动真情、下真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推动民生改善的生动事例。通过对习近平在上海的系列报道的学习,她认为其中任一篇都蕴含着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和新要求,都需要我们高校党员教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楷模,做合格党员,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去深刻理解、去积极推动、去凝聚共识,去落实于行动上。

谭影慧副教授提出学习了《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党中央对上海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定位的把握是相当准确和相当到位的。无论是从他对上海各方面工作的具体要求,还是他对基层考察地点的选择,都能看出他对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四个中心”建设的国家意义的深刻把握。特别习近平对上海城市精神新的提炼和概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更是奠定了上海这个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也从此引领着上海在通往“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更多地担负着改革开放发展的国家使命。

支部组织委员朱庆成提出,无论是主政上海,还是主政全国,无论是作为市委书记,还是党的总书记,习近平的思想和理念是统一的,一致的,一脉相承的。抓党建,抓民生,都是立足实际,立足基层,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不务浮华,不求虚名,这是习近平的一贯风格和思路。

陈红娟副教授通过学习,对习近平同志与上海关系有了更深刻认识。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专程考察了多家不同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他走进车间,考察重大项目,与产业工人、研发人员、企业管理者深入交流。在调研中,习近平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很关心,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路径有深刻的思考。习近平曾经这样阐述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上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深深融铸在上海人民的性格、意志、情感以及行动之中。面向未来的发展,上海还必须提升、丰富城市精神的内涵,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支部宣传委员杨攀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对上海城市精神与文化建设进行思考2007524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党代表和市民们第一次从习近平的口中听到了他对上海城市精神新的提炼和概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综合文化素质风貌的集中表现,上海城市精神显示了城市文化建设的重大影响力。对于国内来讲,上海城市精神的宣传与在城市发展中的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城市之中的具体化;对国际上来讲,城市精神与文化建设不可分割,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上海城市精神与城市人的幸福建构。被归纳为是上海城市精神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十六个字,既是城市的文化风貌,同时也是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展现生活魅力的思想理念指导,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精神标的。

晨晖学者王进博士提出,学习“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后,深受启发,深受教育,也深有感悟。对习近平同志在上海期间的工作情况有了较为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特别是其关于党的建设和上海精神的论述。一是“上海的党建要成为中央的一个点”。在习近平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他在上海工作期间时时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是如何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继承好,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好、推进好。习近平还强调指出,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由此可知,习近平不仅关注上海党的建设,而且善于发扬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以及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些都可以统一于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可以说,十六个字的城市精神,已深深印刻在上海行进的轨迹之中,奠定了今天上海追求的精神气质,更引领着未来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十年多来,屡屡重温这十六个字,生活在上海的很多人,会油然生出感慨——在通往“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路上,上海正在这样实践,努力成为更好的上海。诚如习近平对上海城市精神所作阐述:“如果说海纳百川是上海一贯的文化特点,追求卓越是上海的一种文化本质,那么开明睿智本身是一种态度,大气谦和是一种胸襟,这样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进一步追求卓越。”海纳百川体现了上海的包容,追求卓越体现了上海的高度,开明睿智体现了上海的风貌,大气谦和体现了上海的境界。

谢敏博士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进入中央工作前的最后一站就是上海。习近平总书记地方工作的经验提炼和总结在上海最终完善。习总书记在施政治国过程中,对上海工作的引领固然着眼于全局,但也有着特有的关怀和期望。习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他在上海担任市委书记7个月,下基层、搞调研的频率与深入程度,给各行各业的上海人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上海以后的发展和定位提供了永不衰竭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习总书记在上海强化了党的领导,健全了党的建设,提出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使上海市委探索深入改革、积极创新的步伐更加稳健。

最后,党支部书记黄亚玲同志谈了对学习“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活动意义的认识。在系列报道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第一,“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要牢记历史使命”,是不忘初心的基本含义;第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不忘初心的应有之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是不忘初心的引申之意。结合自身来看,作为工作在上海高校的思政课党员教师,更应该明确肩负的重任,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运用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同时,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上海城市精神,为上海更美好的明天贡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