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2019年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96场--多元视角中的马克思-从马克思到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


20191011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96场于法商北楼225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荣幸邀请到全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凤才教授作题为“多元视角中的马克思-从马克思到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咏梅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博士研究生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王凤才教授首先表明要想了解马克思,必须先了解马克思的“四个形象”“四种精神”,进而谈及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五种阐述路径,并分析了西方马克思学、日本马克思学、苏俄马克思学等国外马克思学具体类型的不同倾向和侧重点。最后,王教授总结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热点问题和研究的意义,指明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处理的问题以及研究需要反对的三种错误倾向。


在这次讲座中,王凤才教授首先指出马克思哲学人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历史人类学家和政治革命家的“四个形象”以及马克思所具有的“四种精神”,它包括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实践精神和乌托邦精神,从而进一步阐发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五种阐释路径,它包括国外马克思学、正统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主义。其中,国外马克思学又分为西方马克思学、苏俄马克思学和日本马克思学,它们主要偏重于文献学和文本学的解读,其侧重点在于强调学术性,而正统马克思主义偏重于经济阐释,更加强调意识形态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分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介于二者之间的马克思主义,它们更偏重于“文化”阐释,强调思想性。以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等为具体表现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则倾向于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强调现实性,而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讲座中,王教授列举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五种阐述路径。


王凤才教授指出,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主要是欧陆国家、英语国家、苏东国家和亚非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并概括出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十大热点问题,主要包括MEGA²编辑出版研究、马克思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发展研究、阶级、阶级理论、两极分化问题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社会危机分析、现实社会主义批判与未来社会构想、左翼政党、左翼政治、左翼运动问题研究、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问题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为在座的研究生们提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王风才教授认为,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意义在于确立从单数的、非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到复数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新框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拓展和深化;实现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以及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第三次拓展和深化;在国际视野中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指导当代中国建设。


王教授指出,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处理马克思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与作为学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之学术话语、体制话语、大众话语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之世界性与民族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之单数性与复数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等十大问题,并指出研究需要反对教条主义、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三种错误倾向。

最后,王凤才教授总结说,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路径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明确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王教授也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建议在座的研究生们应该多读书,学好外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跨学科研究。


讲座结束后,现场的同学向王凤才教授请教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趋势的问题,王凤才教授耐心细致地对同学的疑问进行解答。龚咏梅老师对王凤才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和点评。龚老师认为王教授的讲座颇具前沿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有助于我们对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理解,指出王教授倡导“学术性是基础,思想性是灵魂,现实性是目标”,对于如何做好学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