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站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专业课调研实践活动

发布者:张田力发布时间:2019-10-25浏览次数:286

2019年10月20日,为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情操,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社会实践部分,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崔海英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和上海市钱学森图书馆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先辈不畏艰险、不懈奋斗、自我牺牲、坚定信仰的革命精神,提升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感,学习并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科自信心与认同感。

调研活动的第一站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龙华烈士陵园,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和龙华烈士就义处,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园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卧式纪念碑前。纪念碑伫立在陵园内,犹如当年的革命烈士挺拔的脊梁,不为任何恶势力所弯折。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丹心碧血为人民”句,表达了对革命烈士英勇无畏精神的赞扬,展现了一种朴实无华而又厚积薄发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在龙华碑苑,同学们驻足而立,凝视着石碑之上苍劲有力的题字,感受着革命烈士的精神带给心灵上的震动。同学们穿过竹林,脚步移向东门看守所,这里是曾经关押被捕革命志士的地方。同学们依次参观囚车、看守所、牢房、枷锁、刑具。穿过幽暗的地下通道,来到二十四烈士就义处,在讲解员饱含悲情的讲解中,大家深刻了解到反革命势力的残忍和被捕革命者悲惨的生活处境,同时也感受到革命者们不畏强暴、不惧牺牲、忠贞不屈的坚定意志。墙外桃花嫣然开放,血腥和硝烟早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蓝天下清风拂过的安详。走出就义处,在大家面前出现的是一座无名烈士雕像,雕像半身埋于泥土之下,左手直直地伸向天空,做出托举的姿势,手中空无一物,唯有碧蓝天空与耀眼的灿阳,象征着革命烈士虽然肉身归于尘土之中,但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新中国的美好未来。前方火焰长明,烈士精神源源不断,烈士们用自己的生命撑起明天的太阳。随后,同学们进入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参观,馆内陈列了诸多的照片、文物和文献,通过纪念馆精心为参观者准备的动态雕塑、21个多媒体互动屏等数字化展项,运用朗诵、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配合上讲解员细致的讲解,传统方式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化作一支英雄赞歌,深深打动每一位学生的心,使同学们对革命英雄的大无畏精神有更深的认识。

英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伟大的英雄精神深深烙印在同学的心中,指引着这些青年们为建设新时代的大美中国不断奋斗。


离开龙华烈士陵园后,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徐汇区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钱学森图书馆,缅怀钱老先生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学习钱老先生爱国、创新、奉献的精神。

序厅朴素简洁,天花板层层叠叠的红色立体造型给人以震撼之感。它名为“升腾的智慧”,由4015页复刻版钱学森手稿组成,上下延续9.8米的高度,似一朵蘑菇云升腾于空中,寓意钱学森主持“两弹结合”试验取得成功所经历的4015个日夜。走进中厅,一座巨大的导弹模型映入同学们的眼帘,让人不由得感到先进武器的凛然与霸气,而这背后,无数科学家默默无闻、无私付出的精神也让人为之动容。

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进入四大展厅参观,了解钱学森先生在科学理论研究上取得的诸多成就,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等领域取得的突破。在音乐家蒋英老师的展厅中,同学们见证了一段唯美的爱情之歌,一段科学与艺术的二重奏,对钱老先生有了更为多元化的理解。

在参观这四个展厅的过程中,钱学森先生心系国家、严谨求实、淡泊名利的精神一点一滴地透露出来,浸润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在这图书馆中,只展示了七分之一的钱老阅读过的书籍!钱老海量的知识储备震撼着大家,也激发了学生心中对知识的渴求。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这是钱老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对他的人生最好的写照。他用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大胆的创新精神在科学研究的世界开疆拓土,又以无私与奉献,对祖国报以最深的温柔,用自己广阔的学识带给民族前进的动力。他是人民的科学家,是中国的骄傲!是每一位青年学生要去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