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周恩来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25会议室举行。周恩来后人周蓉女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党委副书记崔海英,孟宪承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夏建国,中共党史专业丁晓强教授、曹景文教授及部分师生代表与会研讨。
会上,赵正桥对周蓉女士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扼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蕴藏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深度挖掘、研究周恩来等党的主要领导在上海领导组织建设、开展城市斗争的历史,对丰富党创建史的上海元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周蓉表示,作为周恩来的后人,希望通过文物和历史资料研究追忆先人、贡献社会。目前已通过翔宇公益基金会对外开展合作研究,更期待依托高校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周恩来的研究,传承弘扬周恩来精神及高贵品质,为激发社会正能量,弘扬高尚情操作出更大贡献。
周蓉女士向学院赠书
学院回赠《周原冰道德科学研究文集》
期间,与会人员聚焦主题展开研讨。
丁晓强认为,周恩来是党的创建发展史的灵魂人物,对中国革命贡献巨大。以加强对周恩来的研究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完善党中央在上海的历史研究内容,也为推动上海红色景点开发及育人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创造契机,更是未来学院学科建设发展的新增长点。
曹景文强调,周恩来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建者,在“军队组建”“新四军发展方向”“揭露皖南事变真相”“解放战争胜利”等方面,为新四军的成长与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加强对周恩来的研究为新四军历史研究中心开辟新的研究增长点。
孙健表示,周恩来不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者,统筹“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与“周恩来研究”,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深化思政课改革。
徐峰表示,周恩来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拥有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在落实立德树人、深化三全育人方面具有内在统一性,教学实践中可以以“周恩来精神”作为突破点。
黄亚玲认为,加强对周恩来的研究,综合性与详实性史料是非常关键,不仅要借助叙事性史料,也要借助寻访、阅读历史建筑的形式,深挖凝练其中蕴含的资源,进而厚植学术研究底蕴。
张仰亮表示,周恩来与上海的关联度非常大,以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为研究对象,可以进一步延展至周恩来与中共中央在上海的革命活动,以及周恩来与新四军建设发展的关系研究。相关研究可以作很深的拓展。
赵亚楠表示,上海是中共隐蔽战线的初心地。周恩来创建的中央特科自1927年至1935年为保卫党中央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党组织建设及其机构演变研究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及建构国家安全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及启示。
赵正桥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周恩来体现了党的领袖人物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共在上海历史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突出人才优势、学科优势与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与翔宇公益基金会的合作,深化对周恩来的研究,传承弘扬周恩来精神,努力成为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和精神风范研究的学术高地和宣传阵地。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翔宇慈善基金会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开端深化合作,下阶段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共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周恩来的研究,推动周恩来精神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