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系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参观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汲取榜样力量、砥砺奋进前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党史观。5月7日下午1:0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系研究生党支部前往闵行校区人文学院楼参观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
此次参观活动以冯契先生的生平事迹为主线,支部党员们首先驻足于展示冯契先生早年成长和求学的展区,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感受其早年勤奋好学、立志高远的生活。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支部党员们直观地了解到冯契先生的求学时光,特别是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以“艾提”为学名并随贺龙前往晋西北前线实习的经历,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他如何在动荡年代中坚持学术追求,矢志不渝地救亡问道。
随着参观的深入,冯契先生构建的哲学体系、哲学思想逐渐呈现在支部党员们眼前。冯契早年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金岳霖。在半个多世纪的思想跋涉中,他经历了西方的智慧之路,又沉潜于中国的智慧长河,而对人类认识史的锲入与反省,伴随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及时代问题的关注。从早年的《智慧》到晚年的《智慧说三篇》,正是冯契先生始于智慧又终于智慧的长期沉思的成果。其独到的“智慧说”与“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哲学思想,激发了全体党员们的深刻思考。
在陈列馆中,特别设置的“‘两化’育新人,杏坛扬师德”区域,生动再现了冯契先生作为教育家的一面,他早在1956年就提出“理论不仅要化为方法,还要化为内在的德性”,这既是他构建哲学体系的原则,也是他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为学于为人相统一的原则。通过一件件实物和影像资料,支部党员们深切感受到冯契先生对于人才培养的执着与贡献。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精心还原的冯契先生书房场景,这里每一本书籍、每一张手稿、每一篇文章都仿佛在诉说着主人严谨治学的故事。同志们在此静默凝视,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进行心灵对话,感悟其学术生涯中的不懈探索与深邃思考。
本次参观学习让支部党员受益良多、有感而发。程虹谚同志表示,本次学习通过展示冯契先生传奇的一生,了解了其在学术和教书育人、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贡献,还透过冯契了解到了中国早期哲学领域初创和发展的历程,以及老一辈科学家投身中国早期建设的历史缩影。冯契先生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巨大成就,而且总能融入人民群众中,是“人民的哲学家”,而并非脱离群众的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这提醒我们,无论学术造诣有多深厚,最重要的是要与人民群众、与现实实际密切联系。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冯契先生个人历程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激励着全体党员在研究生生活中,继续秉承冯契先生的学术精神与高尚品德,不断追求卓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