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HONG心笃行 奋力一跳”——2025年江桥镇居村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推进会暨华东师范大学、江桥-马陆“乡村振兴”大思政课活动在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党群服务中心拉开序幕。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嘉定区江桥镇携手合作,现场设立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务管理硕士现场教学点。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副书记崔海英,嘉定区马陆镇党委委员陈华婷,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副书记徐旭峰、党委委员陆亮、党委委员商丽萌、副镇长陆敏娜,嘉定区党建服务中心主任曹静等,以及嘉定区居村“人才赋能行动”第一组学员、江桥镇居村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干部们共同出席活动。
联学联建“聚力”,同题共答促善治:高校“创新因子”注入村居“治理基因”
为进一步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人才赋能行动,共探善治新路径。活动现场发布了“江桥-马陆‘人才赋能’联学项目”,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围绕小微网格、人居环境整治、园区、市场等各类主体管理等农村热频问题,结合“嘉定区村居人才赋能专项行动”,江桥—马陆两地将携手开展“同题共答”行动,在联学中凝聚共识,在共建中激发活力。
活动中,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务管理硕士现场教学点的正式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将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将高校“创新因子”注入村居“治理基因”,为江桥镇基层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创新动力。赵正桥表示,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所在地,太平村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抓手,创设了“一听、二议、三表决、四公开、五反馈”的“五步工作法”,探索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真实、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平台。
党群阵地“焕新”,服务功能再提级: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务管理硕士现场教学点
为进一步提升阵地显示度、群众满意度,嘉定区江桥镇积极推动阵地功能迭代升级,已完成了首批10家党群服务示范阵地的焕新升级,这些阵地将成为党员群众的“新家园”。为建立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活动发布了《“HONG星闪亮”江桥镇居村党群服务阵地规范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了阵地建设的标准化方向。
阵地既是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载体,又是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实体支撑。活动现场,太平村和嘉豪社区作为示范党群服务阵地代表,分享交流了阵地建设的宝贵经验。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江桥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党务管理硕士现场教学点。积极引入江桥镇的优秀基层党建元素,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将让华东师范大学党务管理硕士专业课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项目共享“融心”,践行治理新路径:校地共同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如何以凝聚多元力量,动员方方面面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是新时代的必答题。活动现场,嘉定区江桥镇火线村、马陆镇彭赵村,分别就“村企联席会议”解园区、厂房管理难题和“彭头汇网格议事机制”破“城中村”改造困局两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可园作为专家进行了现场解答,并分享了小微网格在协同联动治理方面的“善治”密码。
嘉定区江桥镇结合镇域内新兴领域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基础+定制”的形式持续丰富“HONG心圆”主题党日系列清单内涵,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今年,探索新增了“慧治新家园”“奏响新号角”“心灵护航计划”等项目,以沉浸式党课、模拟化治理、贴心式服务的形式为广大党员赋能减压。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学院建设的多个省部级研究平台,与江桥镇共同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务管理硕士现场教学点,将通过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以思政引领力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用好农村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也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服务社会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