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六周年之际,为进一步贯彻领会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重要精神,全局性部署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2025年度工作,切实提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育人实效,3月22日,第22届上海原理论坛——“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2025年度工作推进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河南省)共同主办,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孟钟捷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主持。
孟钟捷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介绍了学校赓续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充分发掘自身资源和优势,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指出,本次论坛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通过深入探讨思政课教学的重难点,为共同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和上海特点的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提供助力。
《思想理论教育》主编曹宁华主持会议第一阶段主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建军从低阶和高阶两个层次说明怎样讲好思政课的道理。他指出,在低阶层面上,思政课教师应做到讲准、讲全、讲清和讲实,准确、全面、清晰地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高阶层面上,要从底层逻辑和上层逻辑入手把道理讲深,从融会贯通和内外贯通两个角度把道理讲透,从调动教学状态、活跃教学氛围、讲出道理生命力和运用鲜活教学素材四个方面把道理讲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岩提出要从课堂的小问题、真问题着手讲好思政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严肃性,依靠六个“一”——一份规范的教案、一套大方实用的PPT、一场情理融合的课堂演讲、一堂深入浅出的微课、一手规范标准的板书、一套规范优雅的肢体语言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上海大学教授、原上海市高校“原理”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天恩围绕大模型时代的“原理”课教学的分享主题,表示“原理”课教师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理解人工智能大模型,使之为课程所用,实现人机数字融合范式教学的转化。他还举例说明如何发挥大模型的优势,辅助教学各环节,在人机数字融合中将原理讲深、讲透、讲活。
会议第二阶段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方洁教授主持。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杜仕菊表示,思政课教师要用真情实感讲“接地气”的思政课,把对理论的真信、对学生的真心和对课程的真爱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学术研究上精益求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丰富教学方法。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丁晓钦指出,“原理”课教学要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他以解读《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说明如何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向学生阐释现实,以此搭建起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桥梁。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王永章介绍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思政+工业”作为切入点,把思政教育与工业元素深度融合,结合学校工业特色,创新拓展了思政课五维空间,打造了“AI技术赋能,思政价值引领、馆藏场景驱动、工业文化浸润”的AI赋能“思政+工业”大思政课浸润式教学模式。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金瑶梅分享了上海理工大学“原理”课实践教学的具体举措,上海理工大学以滨江老工业区及其工业遗产为基地的实践育人场景来打造产业实践基地的育人带,并整合上海的红色经典、产业资源打造校外一系列教学实践基地,增强校内外的互联互通互动,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协同性、空间场域多样性。
东华大学教授孙晓艳表示,要注重思政课教学设计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关系着眼来理解教育,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相互交织的教育关系群,她把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概括为一条主线、两大主体、三链合一、四点交集、五对关系的系统。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徐世甫表示,讲深从纵向溯源理论本源,讲透从横向关联其他学科,讲活强调深入浅出地转化应用思政课的道理,三者构成差异的统一。他指出,要培养学生形成读原著、悟原理的习惯,夯实学生理论根基,教师的教学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从而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会议第三阶段由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杜仕菊主持。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家涛聚焦学情分析的问题,提出可以尝试用问题设计的方式检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提升学情调研的实效性。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安然表示参加思政课教学大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历练,要在内容为核心的基础上上好思政课,以赛促教、以教促研。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钱疏影分享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如何从形式上破壁、内容上融合两方面进行创新尝试,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现实社会案例的理解力。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莹表示课堂教学中可以用更加具象的感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原理”课的亲切感和人“情”味。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义文认为小组展示是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思想世界的有效途径,可以以此来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孟睿表示,讲活道理离不开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换,可以从话语表达精准化、分众化、生活化和时代化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打磨。
市教委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上海市高校“原理”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红亮作会议总结,并对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2025年度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全面推进案例教学,以合作举办案例教学培训班、编写案例教学集、打造案例教学示范课等方式推进相关工作开展;第二,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优质课程;第三,加强听课调研,继续开展思政课全覆盖听课工作,重点关注案例教学的使用、推广情况和民办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原理课教学情况;第四,培养优秀骨干队伍,高度重视第四届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参赛工作,通过名师带教加大对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本次论坛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凝聚各方智慧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共同探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助力于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