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使命,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卓越育人标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人民群众需求,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优势,致力于培养以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为己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及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卓越人才。

二、培养目标

1.人才的基本定位

    本学科坚持“德才并重,知行合一”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思路,致力于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教书育人能力,形成科学、辩证的学科思维,成为学思贯通,拥有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高层次人才。

 

2.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学生毕业应具备如下素质:

1)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高度的爱国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等学科知识;

3)掌握相关的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4)掌握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术研究习惯和学术规范;

5)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人才的培养特色  

1)基础厚。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体现学科要求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精髓要义,能明辨是非,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的重大学术观点能进行辩证科学分析;能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到骨干作用。 

2)专业宽。不仅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人文素养。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等各种资源,实现人文素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统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3)能力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能从新的实践中阐发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能够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引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等方面走在时代前列。 

4)教学好。经过系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与研修、观摩、实习等实践锻炼,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具备扎实的政治传播和引导力。

三、二级学科(专业)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2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4.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5.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

6.党的建设0305Z1

中共党史030204(按照政治学一级学科培养方案执行)

四、毕业与学位要求 

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点(观测点)及其内涵阐述

知识综合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拙作的系统学习,同时,广泛涉猎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朝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通。

学科素养

能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答和回应现实问题,初步掌握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形成学术研究的良好习惯。具备阅读与理解经典文本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思维养成

有独立思维的意识,初步形成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掌握这些思维的方法与技巧。能够较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判断事物;知晓多学科的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理想信念

具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政治立场坚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敢于和各种不良现象作坚决斗争。敢于亮剑发声,敢于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做贡献。

世界视野

在认识国情的同时,具有开放意识和开阔视野,具有大历史观和大世界观,形成全球视野、世界思维,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理解沟通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家国情怀

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2.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第一责任人)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支持和推动校内不同学科的交叉培养,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

硕士研究生在入学两个月内,需要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按照所在学科的培养方案,结合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六、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1.学分要求

1.1硕士研究生修读总学分:_24_。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_7学分学位公共课(选修)_2_学分,学位基础课_4_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_5_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_4_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_2_学分。   

1.2补修课程要求: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应当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有关课程,需在完成课程全部学时后提交课程论文,由系内组织考核评定,合格后方能进入后续培养程序,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不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

1.3港澳台硕士生可免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

1.4国际留学硕士生可免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或《中国文明导论》和汉语课程等有关课程。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的留学生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

1.5由每个专业点开设专业必修课2门(2学分+3学分),也同时进入课程超市,作为课程库的选修课程,供院内外选课;纯选修课≥10人方可开课。

说明:1.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贯彻和落实教育部社科厅20182)号文,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夯实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科基础,突出政治属性的特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题”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公共课的升级进阶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公共课的升级进阶版,以专业课的要求更扎实、更高标准聚焦重大理论问题、难点问题和现实问题,扎实深入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和学校的总培养方针。

2.为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学马”“在马研马”“在马信马”“在马讲马”的特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作为学位基础课,聚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重要理论问题,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内涵,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和传播的能力。

2.课程体系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英文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修读要求

学位公共课

MAXT06111010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题

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2

1秋

必选

MAXT061110205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

Issues on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2

1秋

必选

 

外国语

English

2

1春

必选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类课程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1

 

必选

 

通识选修类课程

2

 

必选

 

 

学分要求: 9学分

学位

基础课

MAXT061110204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Classic Marxism Works

2

1秋

全部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4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2

1春

全部专业必选

学分要求: 4学分

学位

专业课必修

MAXT0611102050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专题

The history of  Marxist Thought

3

1秋

原理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51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Monographic Studies on World Socialism

2

1春

原理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44

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2

1秋

发展史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5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

The History of Marxism

3

1春

发展史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15

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s on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Marxism's Sinicization

3

1秋

中国化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5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2

1秋

中国化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09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3

1秋

思政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47

现代德育研究

Modern Moral Education

2

1秋

思政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44

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2

1秋

近现代史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5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

The History of Marxism

3

1春

近现代史

专业必选

MAXT0611102005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专题研究

Topic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3

1春

党史党建必选

MAXT0611102020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专题研究

Study on CCP’s  Governance

2

1春

党史党建必选

学分要求:5学分

学位

专业课选修

MAXT0611102008

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Topics in Western Marxism

2

2秋

 

MAXT061110203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专题研究

Research on Marxist economics

2

2秋

 

MAXT0611102034

马克思主义与智慧说

Marxism and the Discourses on Wisdom

2

2秋

 

MAXT0611102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PRC

2

2秋

 

MAXT0611102021

中国近现代史名著导读

Introduction to Masterpieces in Modern China History

2

1春

 

MAXT0611102010

社会主义公民教育

Socialist Civic Education

2

1春

 

MAXT0611102007

现代伦理学专题研究

Seminar on Modern Ethical Theory

2

2秋

 

MAXT0611102018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

2秋

 

MAXT0611102030

基层党的建设创新专题研究

A Special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t the Trassroots Level

2

2秋

 

MAXT0611102031

党内法规与立法制度研究

On the Institution of the Inner-party Laws and the National Laws

2

2秋

 

MAXT0611102032

基层党务工作

Grass-roots party affairs

2

2秋

 

MAXT0611102011

社会思潮专题研究

Seminar on Western Marxism

2

2秋

 

学分要求: 4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学分要求:2学分

2

/秋

必选

非学位课程

修读培养方案要求以外的课程,如补修本专业本科课程等,不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

总学分

24学分

七、培养环节考核

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主要包括: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开题报告、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学术活动、中期考核,鼓励各院系(学部)开展预答辩,各环节考核时间安排详见下表:

学期

硕士

优秀本科生修读研究生阶段课程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

开题报告

学术活动

实践环节

中期考核

研究生论文报告

鼓励开展预答辩

答辩

 

科研训练贯穿始终

1.基本文献阅读能力

1)考核要求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一般安排在二年级期末。要求每位研究生阅读8至10部本专业基本文献,包括经典著作、学科前沿书籍等,同时精读马列经典著作30篇以上。基本文献阅读能力的考核方式为撰写读书笔记,字数不少于3000字。读书笔记必须原创,由学院组织专家评审,按照百分制评分。60分及以上为考核合格。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60分及以上为考核合格。未达到合格者需重新提交一份读书笔记。

2.开题报告

1)准入条件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后,均可申请参加论文开题。

2)考核要求

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时间一般为第3学期末第4学期初。按专业成立开题小组每组不少于3位副教授及以上导师组成,是否邀请校外的专家由各专业自定。各专业设定硕士毕业论文开题专家组组长。硕士研究生汇报个人读硕以来已有的研究成果或者正在进行的研究,陈述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意义、研究基础、研究框架、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进度和预期成果等,并回答专家提问。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考核结果获得出席专家人数2/3及以上(含2/3)的同意票数方为毕业论文开题通过。未通过者需在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开题,再次开题未通过者按肄业处理。

3.学术活动

1)考核要求

学术活动贯穿硕士研究生整个在读阶段考核时间一般为第5学期初。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和学科竞赛等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次数应不少于30次。每次活动结束后,由硕士生完成网上在线登记。达到要求后,系统生成《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由硕士生提交导师审核评定,并交学院备案。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学术活动未达到30次者将不得参加中期考核.

4.实践环节与科研训练

1)考核要求

本项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包括教学实习或科研训练,以及社会实践。教学实习需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本科生课堂教学实习或中学政治课教学实习等,内容含备课、上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阅卷、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讲义撰写、PPT制作、教学资料收集、教案撰写等。科研训练包含参加导师课题或自主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等。教学实习或科研训练应完成至少40学时工作量,并填写《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实习/科研训练考核表》。硕士研究生还需承担不少于一学期的助教工作,撰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教学论文1篇。考核最终由导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进行综合打分(百分制)。社会实践需完成至少10个工作日的工作量,学生可以参加助管、社会兼职、企事业单位工作等。考核以学生提交的社会实践报告为依据,由导师进行评分(百分制)。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各项分数均在60分及以上为考核合格。不合格者不得参加中期考核,并需继续完成以上要求。

5.中期考核

1)准入条件

所有硕士生在进行答辩之前必须进行中期考核。

2)考核要求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初。中期考核主要包括课程学分修读基本文献阅读能力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等完成情况。硕士研究生向学院提交相关考核内容的纸质版材料,学院审核纸质版材料,在数据库系统进行中期考核结果认定。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中期考核各环节均通过,视为中期考核通过;以上任一环节未通过者,视为中期考核不通过,不通过者不得申请论文预答辩,可作出延长学习年限、结业或肄业处理。

6.论文预答辩

1)准入条件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通过,且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进入论文预答辩程序。

2)考核要求

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末。按专业成立预答辩小组,预答辩小组成员由导师、副高及以上人员组成,每组3或5人。硕士研究生介绍论文内容并重点阐述论文的创新性、关键性结论等,汇报时间约20分钟。预答辩小组成员对预答辩学位论文提出问题,根据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水平、工作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关键性结论等做出评价,并给出详细的论文修改或者完善的意见,同时得出预答辩结论。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预答辩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预答辩合格者,以及基本合格但修改后经导师同意者,可进入论文评阅盲审等环节;预答辩不合格者,必须根据预答辩小组意见,全面修改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重新预答辩。两次预答辩时间间隔不少于3个月。

创新成果考核

鼓励、奖励硕士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但对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不做发表科研成果的统一要求。如果符合以下条目,可作出相关奖励:

1)在SSCI、A&HCI收录期刊或文科一级学科权威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

2)在CSSCI(含扩展版和集刊)发表研究性论文。

3)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

4)在普通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5)在“三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解放日报》、《文汇报》理论版和《求是》杂志发表不少于2000字的研究性论文。

6)港澳台博士生和国际留学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普通公开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7)“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省部级及以上获奖成绩,要求成果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且本人排序在前三位。

8)省部级及以上部门采纳或省部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的单篇决策咨询报告(或学校科研部门认定的等同于单篇的综合性报告)。

9)本人在正式出版的著作、教材中实际撰写字数超过20000字且有明确署名。

以及其他高水平作品,可以由教授委员会认定。

上述成果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作者单位署名为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从事科研工作成果、具有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主要表现,论文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科学研究、从事专门技术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学位申请者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

1.学位论文的选题。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其选题应属于所在学科、专业范围。

2.研究和写作时间。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要有充足的科研工作量,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

3.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的水平,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学位论文必须观点明确,立论正确,推理严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用词准确,文字通畅。

5.学位论文应遵守学术道德,符合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严禁篡改、伪造数据、资料。如引用他人(含本人已经发表的)论点或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必须注明出处;引用合作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也要加以说明。严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坚持“零容忍”,学位论文存在作假行为的,按《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处理。

6.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完整、结构合理、科研工作量充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项不相关工作的拼凑)。论文的章节之间必须有合理、有机的内在逻辑联系。不得以两篇或两篇以上没有有机联系的、无法体现一个共同主题的、独立的(小)论文来构成一篇完整学位论文;也不得以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没有有机联系的、无法体现一个共同主题的、独立的(小)论文以改换为章节名称的形式来构成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

7.学位论文的用字规定

1)论文一般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规范的中文简化汉字,论文中不应出现中外文夹杂的现象,对于需要注明外文的外国人姓名或外文专有名词可以加括号标明;暂无确定的中文译名或无法直接翻译的专有名词、外文缩写可以用外文。

2)和我校签订有联合培养协议的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或授予双方学位的双学位研究生,除协议有规定可以使用外文进行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之外,原则上应用中文汉语撰写和答辩。

3)外国来华留学生撰写学位论文的用字原则上应用中文汉字撰写和答辩。全英文项目留学生的学位论文,可以用英文撰写和答辩。留学生用外文撰写论文,必须有中文摘要。

4)论文中采用的术语、译名、缩略语、符号、代号在全文中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5)学位论文要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所引用文献必须有外文文献(不含中文译本)。学位论文应有一定数量的注释。

8.学位论文的字数。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型)一般不少于3万字。以外文撰写的学位论文,按其翻译为中文的篇幅,应与上述相应的字数规定相当。

9.学位论文应按规定的基本格式进行写作,具体要求按《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要求》执行。

10.学位论文要有开题报告审核环节。院系应对学位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论证。开题报告由院系统一组织,并成立开题报告考核小组,具体时间由导师和院系决定,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院系、导师和导师小组应对研究生的论文研究和写作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开题报告及其审核,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11.硕士论文的预答辩由各二级学科专业组织导师组进行,预答辩考核小组成员对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等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或完善意见,并作出是否通过的结论。

12.学位论文的评阅、盲审、文字重合率检测以及答辩的要求。所有硕士学位论文均需参加论文查重和盲审,参照我校《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办法》《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重合率检测结果处理办法》执行。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应严格审查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资格,对于不符合送审条件的学位论文及时中止。学位点责任教授在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盲审结果的处理中应发挥把关作用。学位论文均实行公开答辩, 答辩人员、时间、地点、程序安排及答辩委员会组成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严格审核学位论文评阅人资格,对于不符合评审资格或进入负面清单的专家进行及时更换。

13.学位论文的内容应向社会公开,原则上不能以涉密内容为研究对象。如论文确实涉及涉密内容,按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涉密认定管理办法》执行。

十、必修课程教材

课程名称

选用教材(含教材、教学参考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题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 

3.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142017、20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 赵敦华,《马克思哲学要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2. 聂锦芳,《滥觞与勃兴:马克思思想起源探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 罗伯特·塔克,《卡尔·马克思的哲学与神话》,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教材: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人民出版社,1998

4.《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系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 

3.丁东宇编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8 

4.余源培,吴晓明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 张雷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境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2. 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 课题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专题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15

2. 黄楠森等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1-8卷),北京出版社,2005

3. 王学栋主编,《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4. [英]霍布斯鲍姆著,《年代四部曲》中兴出版社,2014

5. [南]弗兰尼茨基著,《马克思主义史》,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50卷,人民出版社,1956

2.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3. 高放主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 徐觉哉著,社会主义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 陈学明编,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趋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

教材: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

教材: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聚芹,王建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18

3. 李安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4.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 郭德宏,李玲玉,《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专题讲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6. 吴汉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概论(1919-1949)》,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7. 郑必坚,《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8. 邓剑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人民出版社,2009

9.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142017、20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 [美]斯蒂芬·范埃弗拉, 陈琪译,《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美]杰拉尔德·格拉夫,凯茜·比肯施泰因著,王宇丹译,《学术写作要领》,新华出版社,2012

3. 吴量福,《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 许道云,李智,张丽主编,《本课题毕业论文撰写方法与写作规范》,贵阳大学出版社,2016 

5. 林庆彰,《学术论文写作指引:文科适用》,九州出版社,2012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专题研究

教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历史大事记》,人民出版社,1989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专题研究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

4. 王伟光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5. 丁晓强等著,《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1. 骆郁廷著,《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3. 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现代德育研究

教材

自编讲义

代表性教学参考

1. 宝著,《德育原理》(第三版),北京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桂生,《德育引,华东范大学出版社,2018

3. ,《德育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4. ,《道德体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5. 瑞芳著,《社会变革中的高校德育型》,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十一、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2012

[2] 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 韩喜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5] 王伟光.世界社会主义的趋势、问题与现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6]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7] 刘放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 袁贵仁,杨耕.当代西方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 程恩富.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简史[M].东方出版中心.2011

[11] 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12] 陈学明,黄力之,吴新.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13] 吕薇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资本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4] 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15] []大卫·哈维.马克思与资本论[M].中信出版社.2018

[1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17]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人民出版社.1981

[18] 彭明.五四运动史[M]. 人民出版社.1984

[19] 邵维正.中国共产党创建史[M].解放军出版社.1991

[20]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1]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2]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M].商务印书馆.2004

[23] 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M].中华书局.2005

[24]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5]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6] 【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7]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28]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1921—1933:中共中央在上海[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29] 张静如.中共党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16

[30] 【美】埃德加·斯诺.毛泽东自传[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1]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M].中华书局2008

[32]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33] 叶健君,李方青.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层领导人[M].东方出版社2015

[34]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十五讲(第1版)[M].陈先达著. 人民出版社.2017

[35] 卡尔·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第1版)[M].重庆出版社.1989

[36] 卢肖文主编.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第1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7] 王秀云著.社会主义三次历史性飞跃新论(第1版)[M].华文出版社.2001

[38] 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第1版)[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M].人民出版社.2009

[4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50娟[M].人民出版社.1956

[41] 列宁专题文集(1-5)[M].人民出版社.2009

[42] 毛泽东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小平文选(1—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44] 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外文出版社.2014

[45] 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

[46] 【德】弗梅林著,樊集译.马克思传[M].人民出版社.1972

[47] 【英】戴维麦克莱伦著,王珍译.马克思传[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8] 【英】戴维麦克莱伦著,臧锋宇译.恩格斯传[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9] 陈先达著.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0] 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列宁专题文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1] 陈学明编.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M].人民出版社.2012

[52] 冯契著.逻辑思维的辩证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3] 冯契著.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4] 冯契著.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增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5] 顾海良,张雷声著. 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6] 郝立新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3卷)[M].人民出版社.2018

[57] 孟捷著.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8] 聂锦芳主编.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1-12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59] 吴晓明.陈立新著.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60]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

[6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1-3卷)[M].人民出版社.1994

[63] 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64]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刘少奇选集(上下)[M].人民出版社.1985

[65]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周恩来选集(上下)[M].人民出版社.1984

[66]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江泽民文选1-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6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党的重要文献选编(1-20册)[M].人民出版社.1995

[68]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8册) [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

[6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M]. 人民出版社.1982

[7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人民出版社.1986—1988

[7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人民出版社.1991—1993

[7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人民出版社.1996—1999

[7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人民出版社.2000—2001

[7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文献出版社.2005-2008

[7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6]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7]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2卷[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78]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1-8册[M].人民出版社.1979-1980

[79] 秦璞著.搏动的讲台:我教思想政治课[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80] 刘俊,赵鸿雁主编.清华附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实录[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81] 孙元清主编.高中研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82] 吴铎,彭承福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3] 蒋笃运等著.公民意识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84] [新加坡]王永炳著.公民与道德教育[M].综合出版私人有限公司.2000

[85] [德]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铺.1987

[86] [美]罗尔斯著.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7] [美]麦金泰尔著.德性之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88] [英[特纳著.公民身份与社会理论[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89] 虞云耀.党的建设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90] 王恩宝.中共党史专题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91] 尹世洪,祝黄河.中共党史卷[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92] 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1921-2016)[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93] 沈云锁,潘强恩.共产党通史[M].人民出版社.2011

[94] 金晓钟,唐晓清.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基本理论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5] 丁晓强.加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6] 齐卫平.勇于全面从严治党:时代担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97] 齐卫平,房中.向陈云学习[M].人民出版社.2015

[98] 林尚立.当地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99] 王世谊.当代中国基层党建问题新论[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00] 姚桓.党章历程[M].中国方正出版社.2017

[101] 郭熙保主编.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02] 何萍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M].人民出版社.2002

[103] 陈金龙,陈岸淘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M].人民出版社.2005

[104] 曾德祥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05] 庄福龄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理论成果[M].人民出版社.2004

[106] 陈泽华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07] 汪青松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8] 刘淑梅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走向[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109] 许全兴著.毛泽东与孔夫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案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

[110] 杨奎荣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11] 何一成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112] 郑德荣著.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3] 王守仁著.王阳明全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14] 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15] Allen. B. Tocqueville,Covenant and the Democractic Revolution: Harmonizing Earth with Heaven, Lanham: Lexington Books,2005

[116] Boucher.G,Understanding Marxism,Acumen,2012

[117] Hobsbawm.E,How to Change the World: Reflections on Marx and Marxism,Yale University Press,2011

[118] Korsch.K, Marxism and Philosophy,Monthly Review Press reproduced in its entirety,1970

[119] Lukacs.G,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Studies in Marxist Dialectics,The Merlin Press Ltd,1971

[120] Pendakis.A. (et al eds.),Contemporary Marxist Theory:A Reader, Bloomsbury,2014

[121] Roemer.J. E,Free to Lose: An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Economic Philosoph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8

[122] Roskin.Michael G,Political Science,Prentice Hall,2017

[123] Smith.S. (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Commun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

[124] Vidal.M. (et al. 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Karl Marx,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

[125] Wood.A,Karl Marx,Routledge,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