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站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2年8月,成立政治教育专修科;1953年3月,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1987年1月,成立马列主义教学部;1989年1月,大学马列教学部更名为大学社会科学教学部;2014年9月,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获首批“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年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思想政治教育系、中共党史党建系。现有教职工70余人,拥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组成员、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等优秀人才。


  学院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两个一级学科建设任务。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起步较早,学校首批创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首批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础扎实,学校首批获得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全国首家设立目录外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党务管理硕士的学位授予单位。


  近年来,围绕国家和上海战略需要,学院进一步聚焦和凝炼了“‘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经典与思政课教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党的创建史与伟大建党精神”、“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等重点学术方向,不断形成具有标识性的理论成果和学术贡献,推出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不断将学科优势转化为社会服务贡献度和影响力。


  学院拥有一系列支撑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基地平台,包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河南省)、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华东师范大学—普陀区);华东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公民发展与现代德育研究中心、新兴领域发展与党建研究中心、党内法规与立法建设研究中心、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材研究与建设基地、俞秀松研究中心等。


  进入新时代,学院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打造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选修课近60门。《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院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上海市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4个,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人、二等奖1人。近年来,学院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和实践探索,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