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我院主办第五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青年学者论坛


201912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青年学者论坛暨新中国7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教师之家宾馆三楼会议室召开。本次论坛聚焦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问题展开讨论,旨在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青年学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此次论坛聚集了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青年学者以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等7家学术杂志社的编辑。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邱伟光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邱柏生教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林南教授担任此次论坛的点评人。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健主持,常务副院长王建新以及副院长许瑞芳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分为开幕式、主题发言、自由发言和会议总结四个部分。首先,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健主持开幕式,并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其次,此次论坛的青年学者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与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与理论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与价值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与相关实践”五个主题进行发言。最后,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方兴主持自由发言,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副教授代表学院对本次论坛进行会议总结和致谢。

 

   第一部分的发言主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与科学化”,由孙健主持,《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李文苓担任点评人。在此部分发言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智副教授以“正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正统”为题进行了发言,主要围绕何谓正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正统有何以及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正统前进三个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揭示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要回归正统。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杰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合法性”为题进行了发言,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弱势地位,缺乏学科的合法性和科学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认同,学科自身的知识论和方法论欠缺以及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性发挥乏力,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两个方面的质疑,进一步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欠缺的现实表现,并指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是解决学科合法性不足的现实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瑜讲师以“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为题,从科学化的概念出发,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定义,进一步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的维度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以及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的问题。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志峰副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哲学基础与理论自觉”为题,集中讨论了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哲学基础问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把思想根脉扎根时代沃土,与时代保持内在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揭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应坚持三个统一,分别是中国与世界眼光的统一、人文秩序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和意识形态性和科学规范性、实践应用性统一。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磊副教授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时代视角”为题进行了发言,认为基础理论研究要在时代主题转换中探寻和思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强调时代体系的转换也是从侧面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如何守正的问题,进一步揭示了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中国力量和中国大众,给予及时的回应。随后,《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李文苓老师根据上述青年学者的发言依次进行了点评,并结合杂志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收录情况,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发言主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与理论形态”,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杂志社张博婉编辑主持,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邱伟光老师进行了点评。首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宏波副教授以“简析多学科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为题进行了发言,认为多学科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重要的研究范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域,也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研究现实的能力,并指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简单机械的对多学科理论方法进行概念移植、方法套用、体系架构的误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军副教授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为题,主要围绕范式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范式的运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逻辑三个方面,集中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式问题。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坤讲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反思”为题,从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研究范式的原因着手,回顾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发展的历程,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研究范式的探讨应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定位,并指出应理性借用研究范式体现学科基本的特性,进而表明立场,彰显学科根本的使命和任务是实现社会个体思想建构和行为外化。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颖副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新形态的探索与重构”为题,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发展状况,指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问题的研究主要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重点落实于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三个方面,最后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要回归实践,进一步加强微观领域和具体政治单元的研究。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超品讲师以“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化与路径创新”为题,集中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具体回答了什么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要是什么以及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化路径应做哪些思考。第二部分主题发言的最后,荣幸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邱伟光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首先邱老师指出参加此次论坛的三个感受,并根据上述青年学者发言的进行了点评,指出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研究具有科学性,中国引入范式研究必须进行中国化,中国化的范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结构、功能、方式、理念等;二是从实践的层面来研究,主要指实践的模式、开放式的跨学科的研究,进一步总结了三个思考问题,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概念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的问题,主要指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问题。  

 

 

 

   第三部分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性问题,由《探索》杂志社编辑陈卓主持,《思想理论教育》杂志社常务副主编进行点评。在本部分发言中,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升臻副教授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了发言,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以阶级或国家的产生为标志作为起源,提出原始社会有无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主要以三个内容为依据,包括以政治的内涵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为依据以及以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依据。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副教授以“廓清与重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为题进行了发言,指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表明重新廓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概念界定,二是正确的方法论,进而阐明重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两个路径,一是内容本质,二是形式本质。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海兵教授以“政治为何?政治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关键词”为题进行了发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出发,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直观的理解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较量和张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是第一线的问题,而是第二线的问题;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展开所呈现的样态受制于执政党本身的布局和调整,也受制于社会变化之间的中间地带,进而表明讨论政治的两个核心概念。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斌副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的主客体及其关系”为题,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进而阐述主客体研究的四个方面的体会,一是主、客体概念的问题;二是双主体的问题;三是主体间性的问题;四是面向实践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陶磊副教授以“主体间?还是他者?—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阐释”为题进行了发言,指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研究的疑问,进一步阐述两个问题,一是主体间是非历史形而上学的争论;二是主体间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微观化;三是主客体问题的争论源于形式主义的学术在学科的泛滥。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泳安讲师发言的题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溯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一是关于人的物质生活与交往规律;二是人的意识生成和演变规律;三是教育的发展与人的现实发展与解放规律。本部分的发言最后,由《思想理论教育》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曹宁华根据上述青年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论创新的原因;二是新时代探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什么问题意识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三是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对社会现实问题。

 

 

 

 

第四部分的发言主题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与价值论”,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陈娟副编审主持,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林南教授进行点评。在本部分发言中,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增岽副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生成史考察——基于学科交叉的视角”为题进行了发言,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生成史,基于学科交叉的视角,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构建和完善历史,不能完全等同于学科基础理论构建和发展的历史,并进一步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其他学科知识的历史。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仁富副教授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若干问题”为题,系统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构建的三个问题,一是知识体系研究状况;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研究的主要问题;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建构的路径。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代玉启副教授以“基于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建构”为题进行了发言,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一是现有的研究和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五路大军,包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的领导同仁、党校系统的人、军队系统以及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和干部;二是基于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原理的建构,需要关注的内容。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侯勇副教授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为题,首先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总体的大形势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内宣与外选,网上网下互动,并从价值论观、方法论等角度,进一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问题。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祝大勇副教授以“客体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为题进行了发言,首先指出选题的缘由受到思想政治学科分化出来交叉形成的限定性以及思想政治学科自身完善的机遇,进一步从哲学视角阐述客体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问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宴会讲师以“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技术隐忧及其化解”为题,集中讨论大数据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使用大数据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基于上述青年学者的发言,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林南教授依次进行了点评,并总结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到了思维转型升级的时代;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的焦虑源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问题意识;三是要有学术工匠精神,并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精品意识欠缺,学科内部缺乏自我知识淘汰功能;四是要有学术的想象力。 

 

 

 

 

第五部分发言主要围绕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与相关实践”的主题,由《思想理论教育》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曹宁华主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邱柏生教授进行了点评。在本次发言中,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莹讲师以“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研究中的三个遗留问题”为题进行了发言,指出目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研究进展的三个方面,包括方法论的研究等,并进一步总结研究过程中遗留的三个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研究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基本矛盾的混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之后,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问题;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微观过程的基本矛盾和宏观过程基本矛盾是同一个矛盾还是两个不同的矛盾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敏讲师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新解”为题,集中探讨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再认识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再发现两个问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呈现出两个层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实践的施教过程。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宗章副教授以“基于过程二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探析”为题,指出过程的二重性,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过程,另一方面又指向自诞生以来历史形态的发展变迁过程,基于过程二重性进一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指出了社会转型与阶级分化作为根本性的动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形态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阶级意识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岩副教授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逻辑”为题,从问题的研究框架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解两个方面切入进行了发言,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逻辑,需要从四个视角推进研究进程,包括从时代的视角全景式呈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从历史的视角去考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历程以及主要成果,从现实视角审视当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所面临现实的问题以及从战略视角前瞻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进而探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解。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方兴副教授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引领”为题,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论域、马克思的实践观和解决的问题是“何种实践”出发,探讨引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实践方式的问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是以价值观为内核的精神世界的调解过程;是正面意义上的规范性调节;引领旨在实现政治共同体与个体现实生活的统一;引领表现形式是多样化,最后表明要警惕以“价值应当”代替“价值引导”。上述青年学者发言结束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邱柏生教授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指出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或者过程的矛盾,或者矛盾的解决,都需要从源头上领会这些矛盾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开展自身沉淀下来的矛盾,还是所有的矛盾都是社会矛盾的折射。

 

 

 

  

  本次论坛的第三部分的自由发言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方兴副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李成、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李豪男、河海大学博士生张建晓、毕四通等十多位与会学者先后发言。

 

 

本次论坛的最后部分是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副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并对此次参会的专家学者、各杂志社编辑以及会务组表示感谢。

此次青年学者论坛聚集了全国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与根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解与实践过程中的新思考。与此同时,此次论坛也集中展示了青年学者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增进了与其他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交流。本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青年学者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力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的理论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