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冯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1014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哲学系、宣传部协办的“冯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北路校区出版社会议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平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中致辞。在致辞中,方书记回顾了冯契先生对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科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对我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研讨会分上下两个半场进行,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陈立新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教授主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十四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冯契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科建设的贡献做了主题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系余源培教授提出冯契先生反复论述和践行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主张。当前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功能,必须理顺德与道、德性和理想、知和行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张天飞教授强调哲学是跟着时代变化的,无论是理论研究和教育,还是学科建设都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理想目标培养这个时代的新人,这个新人要具有精神品质,同时还应当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向导作用,以实现“四个自信”。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周尚文教授在回顾了冯契先生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后,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有问题意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认真研读原著,深入联系实际。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邱伟光教授回忆冯契先生对其求学时期读原著、理论联系实际和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深刻影响,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东华大学贺善侃教授指出冯先生对其教导最深刻的在于其“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德性正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贺教授提出理想人格是德性和德行的统一,从德性到德行的过程,就是德性的自正。德性自正是主体的自知活动,德性自正的真诚必须破除来自外界的种种蒙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主义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使命,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把化理论为德性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把培养学校的德性,就是理想、人格作为根本宗旨。上海大学哲学系陈新汉教授提出冯先生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教育,要遵循自愿原则和自觉原则。教育者首先自己要做到由自觉到自愿,这样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受教育者也才能做到由自觉到自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高瑞泉教授从研究冯契思想的角度,阐述了“如其所是”与中国化方向。冯契先生本身的哲学就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度的理论自觉。同时,冯契先生理论本身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学科传承和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所以要“如其所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应当跨学科、多学科,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积极介入文化复兴,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符合中国化方向,同时又保持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批判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余玉花教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了冯契先生化理论为方法的启示。冯先生在他的论著中,从庄子的相对主义和独断论进行对比,来批判独断论,庄子提出的相对主义辩证法思想对人们如何来看待独断论有一定启示。冯先生反对用独断论来对待西方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立新教授提出,冯先生走上哲学道路,始终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前进。冯契先生有三句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很重要,即毛泽东提出革命的反映论、以得自现实之道还自现实、要培养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刘晓虹阐述了冯契先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在学术层面上,他是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典范;在思想理论层面,他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普及、大众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层面,他不仅直接参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教学,而且领先编写教材,最重要的是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学科的引领、筹划;最后,冯契学术包含的思想资源,方法启示意义深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晋荣东教授详细探讨了对冯契著作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从档案材料、文本资料和实物角度分析冯先生个性化的阐发和创作。主要体现在:其一,他强调辩证法认识和逻辑的统一;其二,冯契所理解的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七组,每一组的具体表述上也不一样。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景文教授指出冯契先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所强调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就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就是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性、有效性,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以及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努力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按照冯先生的方法论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三个方面: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发扬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法,营造教学中的创新点和亮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改变学习的习惯,着重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蔡志栋副教授提出逻辑发展法,不仅是冯契先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指导方法论、指导原则,同时也是他的哲学创造的基本原则。冯先生充分将这种逻辑发展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注重培养人的理想人格。由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仅要满足理论的需求,理性的思辨,还应当指向人格建设。

    最后,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策划与筹办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咏梅做了总结发言,她对给予此次活动极大支持的各方同仁以及积极参与此次研讨会的专家们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她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两化”的中间环节,身上的历史责任重大,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良传统,汲取先辈的精神养料,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推进马克思学院的建设,将为人、为学、为教有机统一起来。

    学术传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这次研讨会在庆祝华东师范大学成立65周年之际召开,旨在延续冯契先生开创的优良传统,发扬“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优良学风,深入研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科建设的理论、理念、方法和途径。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冯契先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对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