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纲要”课力求打造“线上金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力支持配合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根据教育部党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并按照学校和学院统一规划部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施在线教学。

按照本学期原定教学计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9-2020春季学期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14位老师面向全校24个学院的34个教学班授课,近3000名本科生。疫情发生后,经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研究确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仅要为本校的本科生进行线上教学,还要作为上海市示范课程面向全市高校学生,最后又确定利用中国MOOC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开放。

由于以前没有进行过在线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很多。领受任务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曹景文教授组织教研室全体老师进行研讨,落实线上教学的各项具体工作。首先,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曹景文负责,以本教研部的教师为核心成员,包括宋进教授、安俭教授、宋宏副教授、孙健副教授、吴原元副教授、杨丽萍副教授、贾秀堂副教授、侯艳兴副教授,以及胡艳红、张仰亮两位讲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点,更好做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吸纳了三位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崔海英、余富团、刘佳参加;为了更好利用上海其他高校的师资力量,还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李梁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赵鸣岐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徐光寿教授加盟。其次,确定教学专题和教学内容,经过研讨,设置了11个专题,每个专题下凝练4个重要问题进行讲述。根据专题,大家把多年来积累的教学资料贡献出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最后,组建有责任心的助教团队。从在读的硕士、博士学生从挑选了14名同学担任助教,协助各专题老师整理和上传相关资料,特别是组织大家精心研读教材,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前沿问题,做好在线答疑的各项前期准备。32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中国MOOC平台正式上线,已运行近两周,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截至今日,包括本校学生在内共有7006名学生选修了本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课程,经过教学团队精心打造,容思想性、政治性、学术性于一体,突出问题意识,注重价值导向,聚焦理论热点;在教学中,力图做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历史的思想与思想的历史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历史呈现与价值判断的互映。为更好地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研部在中国MOOC爱课堂上构筑起了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库,涵盖章节视频、章节课件、富文本、随堂测验题、讨论题、单元测试题、期末考试等内容,供同学们线上学习。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中国MOOC平台上的自主学习,遇到疑问或想法,都可以在讨论区进行提问和讨论。除助教团队外,每周都有一位主讲老师负责在线答疑,教学团队的其他老师也会及时上网,力求第一时间为大家释疑解惑。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学习讨论,效果显著。教学首日,曹景文、宋进老师就在网上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目前教学团队的所有老师都先后为本科生进行了在线答疑。各位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答,引经据典,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同学们茅塞顿开。比如各位老师耐心回答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吗?”、“为什么欧洲的近代与中国的近代存在巨大的时间差?”、“关于西方列强扶植、收买代理人的问题”、“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必经阶段吗?”、“鸦片战争因鸦片走私而起为何英国战胜也未能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义和团运动没有提出政权要求是斗争策略还是认识局限?”、“如何从体制上分析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每位任课老师还开通了微信群平台、慕课堂平台来解决同学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胜晓彤、周文龙、卢锦东等十几名同学担任学生助教,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慕课”教学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

经过前两周的慕课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线上的慕课学习,让自己收获知识的同时,还得到了新的学习体验,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方式。同时,老师们在网络上实时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解答,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便于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见解。慕课教学是一种思路新、收获大、效果好、互动多的新的教学方法,同学们在学习中既感受到了足不出户学习思政课的趣味,又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弄清了本次专题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可以说是受益匪浅。